台灣產險業一年保費收入1,200億元,扣除640億元主要為個人投保的汽車險保費之外,其他包括火險、天災險、水險、航空險、傷害險、責任險等險種,主要業務來源都是企業。



產險公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火險與各種附加險的簽單保費收入合計179.2億元,其中住宅類約19億元,占10.6%,而總保額8.8兆元僅占全體1,086兆元的0.8%,雖然住宅保單266.4萬件占總件數6成,但已付賠款近1億元,卻僅占總賠款1,545億的6.4‰,這些都可以看出非住宅類保戶對火險需求的迫切。由火災保險的狀況就可以看出企業對產險的依賴度頗高。


公共意外責任險 投保率突破7成7



本刊今年第14度執行「千大企業產險購買行為與滿意度調查」,顯示大型製造業對保險的依賴度有增無減,各主要險種的投保率都較前一年度提高,投保率最高的是火災保險93.8%,其次是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險86.5%,本次調查最特別的是公共意外責任險的投保率達76.8%,首次超過車體損失險75.7%、汽車竊盜險73.7%,與天災險72.2%。投保率不到5成的依序為營業中斷險、董監事及重要職員責任險、員工誠實保證保險、現金保險與連帶營業中斷保險。



本次調查各險種的投保率都高於去年,成長率最高的是現金保險超過7成,營業中斷險、產品責任險、雇主責任險則都超過3成,顯示大企業對保險的重視已從傳統險種逐漸擴大到責任險等過去較未獲青睞的其他產險。


大型企業 對產險依賴度墊高



大部份險種的投保率與企業資產與營收規模成正相關,尤其是非法令或合約規定必須投保的險種,例如天災險。



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59份,回收率25.9%,其中排名第1到第20的企業有10家,包括鴻海、中油、台塑等,有效回收率達50%,這10家大型製造業的資產總額介於2.3兆元到4千億元之間,營收最高3.95兆元、最少2,154億元,火險、天災險、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險、公共意外責任險、貨物運輸險等的投保率都達100%,車體損失險、汽車竊盜險、產品責任險、雇主責任險的投保率也有90%,董監事及重要職員責任險與現金保險的投保率則有80%。



但是排名第901到1000(營收19億元、總資產23億元)的企業只有7成多投保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險、公共意外責任險,投保車體損失險、汽車竊盜險、天災險的比例降到5成多,董監事及重要職員責任險、現金保險更只有1成多。



產品回收保險 未來看好度最高


至於大企業未來想增加的保險種類,本次調查結果以產品回收保險最多,占所有想增加險種的21.5%。前一次「未來想增加的保險」調查,排名第一的董監事及重要職員責任險,今年退居第二,員工誠實保證保險、現金保險併列第三,其後為應收帳款保險。



去年產品回收保險並未出線,顯見層出不窮的產品回收事件,對企業形成一定的壓力,前20大企業有3成想加保。除產品回收可能涉及生產技術問題之外,其他三種保險都與犯罪行為有關,顯示大型企業比過去更加重視董監事、重要職員、一般員工、客戶或其他第三人的犯罪或錯誤行為可能對企業造成的重大損失。



在提供員工的保障方面,今年填回的259家企業有147家投保團體壽險,比去年的156家少,投保率56.8%也低於去年的59.8%。但是團體傷害險與健康險的投保家數則顯著成長。 今年投保團體傷害險的企業共267家,94家向產險公司投保、173家向壽險公司投保,其中的是同時向產壽險公司投保。千大企業一向是產險業最擅於經營的市場,而產險業從1997年開辦傷害險,17年下來只拿下投保團體傷害險企業的35%,顯見市場競爭激烈。今年投保團體健康險的企業有181家,較去年成長近5成,其中29%向產險公司投保,投保率僅較去年增加近2個百分點,但投保家數增加近6成,向壽險公司投保者則增加4成5。產險業2007年開辦健康險迄今僅7年,有這樣的表現已屬不易。


主動投保者最多 法令合約規定其次



保險是企業風險管理的最佳工具之一,不只可以在投保前與投保後獲得保險公司或經紀人公司在風險辨識、損失預防(Loss Prevention)或抑減(Loss Reduction)、風險管理策略擬定等的專業建議,事故發生時還可以有法律諮詢與協助,在損失轉嫁方面,保險的功能更非其他任何解決方案所能及。



本刊歷次執行一千大製造業主要投保動機調查時,「主動投保」都名列第一,但有些外在因素仍然是促成企業投保的主要動力,例如除了符合政府法令規定之外,大型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度很高,抵押品投保是必要條件,此外各式合約也常附帶要求投保,這些都是大型企業投保的原因。



本次投保動機調查顯示,78.4%的企業是「主動投保」,勾選率比前一次增加近10個百分點,「因政府法令規定」與「因合約要求」而投保者都超過四成,其他動機則都只有零星的勾選者。歷年來這項調查只有「主動投保」與「合約要求」穩定維持高勾選率,其他選項則每年變動頗大,例如去年有54%的企業因為產壽險業務員推廣而投保,今年則只有6.9%。



此外,去年有52%的公司表示因為曾經發生過災害,如地震、火災、颱風、洪水等,覺得保險很重要而投保,今年勾選這個項目的企業則只有5.4%。



20大企業「主動投保」者與前次調查一樣達100%,而對這些大型企業而言保險規劃滿足合約要求與法令規定只是基本要求,因此在投保動機上只分別獲得90%與80%的勾選率。 三成大企業 保險事務由財務部負責


本次調查顯示,不論是否有委託保險經紀人代為安排保險,千大企業負責員工團體保險規劃的部門以人力資源部最多,占45.2%,其次是管理部16.2%、總務8.9%、行政5.8%、財務5.0%,其他還包括會計、採購等,不論歸屬於哪個部門,負責保險事務的人員編制以三人以下最多,佔86.1%。



負責財產與責任保險的部門仍以財務部最多,佔30.9%,即使前20大企業,也以由財務部門負責佔大多數。其次為總務18.1%、管理部15.1%、行政6.9%、人資4.2%,其他還包括採購、會計、安全衛生、法務、風險管理、總經理室與秘書室等,負責保險事務的人員編制以三人以下最多,佔86.1%。顯見各企業看待保險的態度仍有極大差異,因而也影響保險規劃的思考角度。


專人負責 減少保障缺口與保費浪費



雖然歷次調查都顯示台灣專設保險或風險管理部門或編制的企業不多,且負責保險事務的部門十分多樣,但仍有少數企業設有專職單位負責保險規劃並有專人處理保險事務。例如第一大製造業鴻海,雖然有委託保險經紀人安排保險,但企業內部仍專設有6人編制的財產保險管理處,且因應保險屬性不同,另由人力資源部負責員工團體保險。



保費、保費的機會成本以及負責保險事務的人力成本等,都是企業選擇保險做為風險管理工具時必須計入的成本,有完善的規畫才能夠以最低成本獲得最大效益。



如果把保險當做一般的商品採購,只問價格高低,不問專業服務和實質保障內容,很容易產生疏漏,導致以小失大,或因為保障重疊造成保費浪費,這也是企業逐漸發展出保險專責部門或委任專業保險經紀人公司的原因。唯有釐清投保動機、回歸保險需求,從風險分析出發,才能夠讓保險確實為企業所用。



本文章內容轉載yahoo新聞

GO↗小資族翻身最好的理財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權證網實戰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