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譚淑珍】


2013年,台灣選出來的年度字是一個「假」字,因為那一年,在台灣發生胖達人、毒澱粉、摻假油等多起造「假」事件。


2014年更糟,每隔幾個月就有令人苦悶的事件,包括日月光污染事件、寶成越南廠的罷工事件,昆山台廠爆炸事件、高雄氣爆事件及餿油事件,但是,在台上市的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企業獲利卻是創新高...。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對這樣的現象,只有一個疑惑:整個過程中,企業的社會責任在那裡?


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他說,企業其實是有三面鏡子,第一面鏡子,是企業的年報,他形容為是「魔鏡」。


年報之於企業,就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后對著魔鏡問:「魔鏡、魔鏡,誰最美?」都會得到「你最美」的答案一樣,年報,簡又新說,是經過一定程度的美化,因此幾乎都很美。


第二面鏡子,是他人眼中的企業形象,也就是社會的公評,簡又新形容為是「照妖鏡」,特別是輿論與媒體的負面的報導。


然而,魔鏡與照妖鏡,都有過猶不及的缺點,所以,簡又新認為,依據國際標準的「企業永續報告」,是比較真實的,也就是第三面鏡子。


為什麼會比較真實呢?他曾經參與審查企業提出的永續報告,有一家企業,報告寫得非常好,好到原本可以拿到「金獎」,但是,有位委員記得這家企業曾經發生過有勞工傷亡的工安事件,可是沒有記載在報告中。


經過了解,這家企業確曾發生過工安事件,也確實有人傷亡,但是,是委外單位的勞工在他們工廠裡發生工安問題,因此,他們自認為:「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所以,不算」,但是,簡又新說,「是在你公司範圍內發生事況,還是負責任,且要充分、透明、真實的揭露」,當然,這家企業的「金獎」也就這麼沒了。


不過,每當提及「企業責任」或「企業永續」,簡又新發現,很多人都以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捐錢,而企業的永續報告,就是在講環境保護。


他說,那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實,社會責任真正做得好的都是透過核心能力。


那又是什麼呢?簡又新過去很喜歡的例子是日本保險公司與泰國農民的故事。


泰國,是全球最大的米倉,然而,卻有個洪水的天敵,泰國農民年年因洪水而遭受稻田淹沒的重大損失。這也讓有家日本保險公司看到了商機,想到要與農民簽定保險約。


但是,這保險要怎麼簽?又要怎麼算損失與賠償呢?這家保險公司想到與泰國氣象局合作,依據過去歷史的經驗,算出當雨下到多少時,農田就會淹沒的數值,做為賠償損失的依據。


於是,保險公司拿到保險約,農民也因此有了一定的保障,皆大歡喜。簡又新說,這就是透過核心的能力,達到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公司的永續。


現在,簡又新喜歡說台積電的故事。台積電在高雄氣爆事件中,就是運用核心能力把事做到好的典型。他說,在高雄氣爆事件中,沒有人會問台積電捐了多少錢?也沒人關心台積電捐了多少錢?因為那不是重點,而且,那也不是靠捐錢就能做得來的。


所以,企業責任,他強調,不能用錢去思考,也不是捐錢,重要的是,核心能力,還有價值觀念。



本文章內容轉載yahoo新聞

GO↗小資族翻身最好的理財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權證網實戰家... 的頭像
    權證網實戰家...

    小牛權證網實戰家..

    權證網實戰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