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自以為是,智者心有自知。——莎士比亞


茲舉五例:
1. 盲目追隨專家


投資者關注財經新聞和評論,然後以他們所讀、所聽、所見的東西為依據來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錯了!
即便是在情況還不錯的時候,災難似乎總是蟄伏在陰影中,隨時準備猛撲過來。恐懼和貪婪可能有利於專家,對散戶的投資決策有一種破壞性的累積效應。


我的建議:一旦設定了長線策略,就關掉電視,扔掉廣告宣傳單,專心過好自己的生活。
2. 關注近期表現


投資者認為幾個月或幾年的表現是非常有意義的,是很好的決策依據。錯了!
當顧問和專家表示一年、三年或五年的表現已經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時候,我總是感到意外,哪怕是10年的也不能證明任何東西。但近期表現會欺騙投資者,使證券好賣,從而給華爾街帶來交易量,以及巨額利潤。
我的建議:理解可能很有可能的區別。沒有30到80年的表現數據,你就無法知道真正“很有可能”的是什麼。
3. 把共同基金當成無風險資產


投資者覺得,如果持有共同基金,就防住了他們面臨的最大風險。錯了!
幼稚的投資者常常以為基金經理是全知全能、樂善好施的人,以為他會讓股東在適合退出的時候退出。如果不嫌麻煩地看一下基金募集說明書,這些投資者就會知道,基金的職責是讓股東一直持有某類指定的股票,而不管市場的起落。
我的建議:要通過配置適量的固定收益投資來將風險控制在容忍限度內,而不是依賴股票型基金的經理。
4. 以為基金銷售員會保護你


有些投資者覺得,共同基金的銷售人員會盡量不讓他們犯下一些的錯誤。錯了!
當你投資一檔基金時,基金公司除了執行你的指令外對其他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即使他們知道是高風險基金,他們也沒有責任來提醒你這種做法實際上可能不合適,事實上任何這樣做的共同基金雇員都有可能丟掉工作。
我的建議:要避免犯下愚蠢的錯誤,別太相信業務員的話
5. 以為請顧問是浪費錢


投資者覺得自己懂得夠多,避免花錢請專業顧問是聰明之舉。錯了!
我們都是人,有時候不會注意到願望與事實之間可能存在巨大的差異。投資人都是以為自己可以管好投資組合,但經驗告訴我,他們都至少犯下了一條錯誤,從而有可能給財務帶來負面影響。


我的建議:不管你多麼肯定自己是對的,都要找別人來商量一下。

GO↗泰勞玩權證8萬變800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權證網實戰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