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職業權證炒手的苦與樂
編者按

  寶鋼權證8月22日在萬眾矚目中正式登陸A股市場,闊別市場9年之久的權證市場重新開閘。作為一種高風險的金融工具,寶鋼權證上市連連創出驚人價格;僅僅一個月後,又跌破上市發行價。雲卷雲舒,只在瞬息之間隨即,新鋼釩認沽權證破題,武鋼美式權證亮相,長電權證以及券商備兌權證上證50ETF權證也呼之欲出據親歷者言,9年前許多股民根本不知權證為何物,而無數人“死”在上頭。今天,我們用職業權證投資者的故事來見證成長為理性投資者的涅槃過程,與欲試水權證的投資者同鑒同勉而權證不僅僅是一個“炒”的工具,我們應該用更開闊的視野來認識和利用它,權證的出現,將帶來更多複雜精巧的套利技術

  “寶鋼權證的走勢和我預期的一樣高開低走。開市後我在1.45元買入,第二天1.9元賣出,打了一個短平快。事前也估計到正股可能跌,它的認購權證反而有暴漲的機會。”

  職業炒手張翔高興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張翔說這次炒寶鋼權證僅動用了5萬元,占他A股投資組合中資金的4.15%。他認為寶鋼權證由於是第一支掛牌的A股權證,不好把握走勢需要謹慎從事,所以儘管覺得有很大把握,仍然只動用了非常小的資金。他說:“事前我首先考慮是否能虧得起這5萬元。”

  炒認股權證在深圳並不是件新鮮事。事實上,在2001年A股市場不景氣時,已有部分膽大的投資者將資金轉向一河之隔的香港炒H股,一些激進的投資者更是開始炒帶杠杆比率的“渦輪”(認股權證),張翔便是其中一位。順風順水初嘗甜頭

  張翔在1996年到2000年牛市期間從A股上賺取了相當豐厚的利潤後,從2001年他便開始買賣香港創業板的民企股票,到2003年12月張翔開始將資金投向波動更強的H股認股權證,其高杠杆特性和T+0的交易方式讓一貫大手買賣的張翔著了迷。不過他並沒有想到日後權證會讓他栽了一個大跟頭。

  與A股的低迷相反,從2003年年中開始國企股走出了一波單邊上升的牛市行情,從2003年4月份的2200點一路狂飆到2004年3月的5440點。儘管是炒權證的新手,張翔的交易卻出乎意料的順手,其初期投入的10萬港元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翻了3倍多,著實讓張翔得意。到2004年2月初,張翔再增加30萬港元的資金買賣權證,此時他的香港證券帳戶資金已達到70萬港元,全部用來炒權證。令張翔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後的交易卻是噩夢連連。

  “左一耳光右一耳光”

  與中石油(0857.HK)掛鉤的認股權證是2004年最火暴的交易產品,原因是石油價格連續上升,中石油股價一路攀升,其權證更是一飛沖天。張翔在2004年1月31日做出了一個讓他日後後悔莫及的買賣指令,以50萬港元買入了兩支中石油的認購權證。當時張先生認為用不了多久,中石油的正股會按以往的慣例,再上升1.5%到3%,屆時該權證便會上升20%到50%。

  出乎張翔意料之外的是,從2月5日開始中石油的股價開始回檔,從4.95的高位開始回落,一周內下跌到4.54港元,跌幅8.25%。正股的跌幅看似並不大,卻引發與之掛鉤的中石油認購權證少則跌去30%以上,多則跌了70%到80%之間(與中石油掛鉤的權證有很多支,每個權證的下跌幅度不同)。其原因是國際石油價格回落,整個投資界開始認為國企指數和中石油未來會出現一個較大幅度的調整,對預期上升的認購權證造成了強大的殺傷力。

  “跌得太快了,簡直措手不及,出來的機會只有十幾秒鐘。”張翔回想起當時的情況時仍然心有餘悸。25日那天中石油股價才跌了0.25港元,張翔所買的權證下跌了30%。此後的三個交易日中石油連續下跌。張先生的權證累計跌幅達到了67%,張翔終於作出了斬倉的決定,50萬港元的資金回到手中僅剩16.5萬。
已有近10年投資經驗的張翔認為這一次交易失敗只是偶然,在A股爬滾多年的他並不服輸。在清點了手中剩下的36.5萬港元後,張翔後期再投入了50萬港元,期望能儘快將損失挽回。讓張翔迷惑不解的是,他在權證上的好運氣似乎走到了盡頭,失敗的交易在隨後的兩個月中頻頻發生。無論是買認購權證還是認沽權證,市場總是和他對著幹。張翔只好頻頻斬倉割肉,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每天不是左一耳光,就是右一耳光,簡直邪門了。”

  張翔自己說在那兩個月的交易中越來越沉不住氣,每天頻繁交易買進賣出達到10多次。10次買賣中大約只有2次是正確的,“每天斬倉都麻木了,看見勢頭不對不管虧多少先出來再說。虧了近50萬就學會了斬倉。”張先生表示。

  四點教訓一條方針

  到5月中旬,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張翔手中的資金已經由86.5萬港元再度縮水到26萬港元。為什麼有多年投資經驗的自己在權證市場上屢戰屢敗,張翔直到與多位香港投資人交流後才恍然大悟,他說自己並沒有弄明白權證的特性,由於認股權證只是在股票單邊上漲或下跌時爆發力強,相對容易判斷買賣方向。而在股價盤整期間難以判斷股價走勢,同時無論是認購還是認沽權證的時間值逐漸被損耗,體現在權證價格是趨向下跌。

  在2003年年中到2004年的國企股牛市初期行情中,權證的收益率相當高,在初期幾乎參與的人都能賺錢。也無怪乎張先生剛開始進入權證市場總能盈利。從3月份開始,國企股開始進入調整期,正股股價走勢難以判斷,權證由於時間值損耗變得難以琢磨。張翔的虧損主要出現在這個時候。

  張翔還總結自己犯了四個錯誤:一就是將所有的資金投入到帶高杠杆的權證中,判斷失誤時損失慘重。張先生說自己有一個朋友炒港股,將75%的資金用來買股票,25%的資金用來炒權證。短期看似乎收益要少,但長期的結果是他的朋友抵抗風險的能力要強得多。二是投入權證的資金額過大,權證出現急跌時,難以完全出手賣光。三是對權證產品不夠瞭解,權證買賣不僅要研究正股的走向,還需要考慮到權證自身的參數。比如說溢價﹑到期日﹑引伸波幅等因素,實際上權證市場是專業冒險家的樂園,需要知識和經驗的累積。四是買賣過於頻繁,投資次數越多越容易犯錯誤。

  在總結教訓後,張翔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投資組合,目前他在香港證券市場的帳戶中,只有5萬港元用來買賣權證,其他的資金用來抽新股,買高股息股票。在交通銀行(3328.HK)上市後,張翔買入的交行股票從中收益了20%,在熟悉權證市場的脾氣後,從權證中也小有斬獲。他說自己已經很少每天在權證市場中折騰,看准機會後才會出手。張翔說買賣香港權證最好不要超過10萬港元,儘量買到期日長的權證可以相對降低一些風險。

  對於A股權證,張翔表示會採取同樣的投資方式,即採用小資金少交易的方式來買賣權證。張翔認為A股的牛市行情遲早會來,如果出現單邊上升市才是權證真正有吸引力的時候,目前還沒有到炒權證的最佳時期。他還說自己經過2年多權證交易得出了一個“多看少做”的方針。張翔戲稱這是在香港虧了80多萬港元才買到的四字真言。

  當寶鋼權證上市後,張翔又將部分資金分散到這塊新陣地上來。

  投資提示

  寶鋼權證與香港交易的認股權證同屬於備兌權證,但兩者的特性有明顯區別。事實上,香港的認股權證可以被劃分為“衍生權證”(即該類權證衍生自其所掛鉤的正股),它最大的特點是由協力廠商投資銀行(而非大股東)發行,並由投資銀行擔任“做市商”,投資者在買賣該類權證時除了需要考慮到正股股價外,還需要參考權證自身的引伸波幅,街貨量,溢價等因素,而且衍生權證往往到期後不會被兌現,僅被投資者當作投資工具,這與寶鋼權證不同。 






 





 


更多

GO↗權證網教你如何玩權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權證網實戰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